姚大膀,字必卯,号占彪,清光绪壬辰年出生于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杨家桥的牯牛溪,幼年上过私塾,后毕业于贵州铜仁讲武学堂。
少年的姚大膀浓眉大眼,体格茁壮,特别是两只膀子又粗又蝇圆,故父母称之为“大榜”,“膀”,“榜”谐音,故由此得其名。
姚父德钦,为人忠厚,务农为本,其母杨氏也是良家女子,生性敦厚慈祥。姚大膀幼年因哥哥早早夭,且三个姐姐都留家吃斋当老姑娘,他以独子身份享其娇惯。
十几岁,姚大膀便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好逸恶劳,吃、喝、嫖、赌什么都沾,读几天私塾认得几个字,却把那些打家劫舍的草莽绿林记在心中,常常宣称自己要当“强人”,其父一气之下,疯了,不久即辞世。
当时姚大才16岁,父死后,失去家教,更是横行乡里,为所欲为。一次乡邻蔡建狗偷了他家的牛,姚大膀得知后,一气之下,顿生杀人之念,找来一支土夹板枪打死了蔡,之后与邻近的姚国安、姚本富合伙,投奔晃县大土匪唐大王、唐青云,开始了为匪生涯。
为匪之初,姚大膀自感羽翼未丰,不敢在乡里行劫,便跑到邻近的贵州掳抢,得到一笔横财后才返归故乡,之后便把家搬迁到湘黔两省交界的方家屯扎下来,并在当地置地买田、修屋扩院。这一时期,姚大膀匪业日盛,手下已发展到200人枪,并在新民、学堂坪和张家寨等地开办了地下兵工厂,以扩充实力。
1918年姚匪势力渐强,龙溪口商号为笼络他,委其担任县保商大队的中队长。姚趁机营私舞弊,壮大队伍,然后把人枪拉走,与玉屏土匪曹云周合股,驻扎进玉屏县城。国民党政府无可奈何,只得对其招安,封姚为湘黔边区晃、玉、万联防办事处大队长,主持三县治安联防,队伍得以扩大,武器准备充实,私囊中饱后,又反水上山,重操匪业。
1926年,北伐军第10军军长王天培在贵州天柱招兵买马,姚大膀便率匪兵投奔,封为陆军新编第10师1团1营营长,在得了不少枪弹军饷之后,又连人带枪拉回老巢为匪。
1934年,蒋介石为堵截红军,又一次对姚部实行招抚,委其为“晃县铲共总队副总队长”。次年7月,姚再次拖枪上了山,当他的山大王。
在湘西土匪中,姚大膀实实在在是土生土长,又很少见过外地的世面,他终年在山里转悠,以山为依托,以山民为“衣食父母”,以打猎为乐事。故时时离不开大山,到外面招安厮混一阵,总觉得“还不如我们的山里快活”,又回来当山魁。国民党政府多次招安,屡招屡叛,最后,准备把其匪部进行改编,而他服招不服调,始终不愿离开他的“大山”,真乃野性难驯。1940年8月,国民当政府派陆军独立第1旅3团对其实施清剿,但姚大膀尤如狡猾的狐狸,致使清剿接连失败。
1950年12月25日,姚大膀率残部500余人枪和吴可观、姚芳菲等匪股,从新寨过负溪、窜到中寨,被中共419团3营9连、7连发现后紧追不舍。就在姚大膀准备带人枪过河前逃贵州六龙山之际,因姚部下二匪在向当地老百性找饭吃之时,被我军民给抓了个活的,这样姚匪众过河逃窜一事被我解放军得知后,便立即提前组织埋伏于过河点。午夜时分,姚匪过河之际被我剿匪部队打得个措手不及,姚大膀也因在河中不会游泳而被淹死,这样结束了他的50年的为匪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