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元系怀化中方县人,19岁时,他凭借圈子的势力,混进怀化中方媒矿。并当了护矿队的一个头目。
曾庆元平时横蛮成性,在矿上自然是劣迹累累,最后呆不住了,便将保护队部分人枪拉出去,上山当了“山大王”。从此,他便开始了他的土匪生涯。
1949年3月,曾庆元被“楚汉宫”的双龙头“老佛爷”杨永清委任为“长沙绥靖公署直属清剿第3纵队”第1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这以后,曾庆元又组织“国民党人民自卫救国军9路军”,自称“9路军”15旅旅长。不久,又自称“芷怀黔十二游击区总指挥部”指挥长,下辖四个中队和一个特务中队,匪众达400元人,300多支枪。
曾庆元占有三县交界处的有利地形,又有杨永清撑腰,加上他和当地劣绅、乡保人员相勾结,故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知道他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人民解放军进军湘西后,曾庆元又公然采取对抗态度。多次率领匪徒在黔阳以北,
怀化以南,芷江以东,黄岩以西之三县交界地带及公路沿线,大肆骚扰破坏,气焰十分嚣张。
当时为保障安江纱厂开工用媒,解放军派了一个排驻在中方媒矿内,以后还加派两个班的护卫队。1950年元月7日,曾庆元率土匪300余人突然打进矿区,烧、杀、淫、掠好几小时,打死工人四十多人,15名战士除班长负重伤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烧掉一百多间房屋,仓库洗劫一空,同时还掳去11名矿工女眷。
1950年4月下旬,也就是47军主力完成入川作战任务返湘西之后,420团一营奉命进驻曾庆元股匪盘踞的三角地带,进行包干清剿。
1营在进入这片山高林密的三角地带后,首先集中了三个连的兵力,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多路包围合击,拉网清剿。同时发动民兵配合作战,以图将曾庆元股匪的指挥系统彻底打乱。
剿匪部队在
短短的20天中,先后出击四十多次,俘匪百余人。5月,又陆续几次围住曾庆元的匪部,大量地杀伤了他的有生力量。
曾庆元所部受到重创以后,无法再集中兵力迎战,只好化成若干小股,三五成群,分散潜伏在附件的深山丛林之中,采取“抓一把就走”的战术,抢到一点又上山躲几天,行踪不定,难以捉摸。
“敌变我变”,根据匪情的变化,420团也采取以分散对分散的办法,以连排为单位展开全面搜剿。
首先,部队曾庆元主要据点中方、华背山、四印坡、长溪等地全部控制起来,使曾庆元匪众没有活动的余地,然后以小分队进行搜索。
6月初,420团侦察排同419团4连一个排,在梁山、慈惠安点,彻底打破了曾匪妄图利用舞水河兜圈子的战略,把所有的渡口、桥梁渡船都掌握在可靠人手里,并放暗哨,监视土匪行动,一有风吹草动,便以牛角为号,召集附件民兵、部队予以围歼。 于是,各小股土匪便暂时潜伏、隐蔽起来,进入了“冬眠期”。
但土匪毕竟不是“蛇”,还得有食物充肚子,免不了要下山进村弄点粮食。
根据这一情况,剿匪部队组织便衣队,化装成老百姓,埋伏于土匪必经之关卡、要道予以伏击。同时,发扬人民战争的长处,组织民兵、群众拉网踩山,捕捉散匪。
在清剿部队和民兵的严密势剿下,分散土匪不仅白天不敢露面,晚上也无藏身之地,弹药得不到补充,粮食也弄不到手,于是,山林野果被采摘,葛根蕨菜被挖掘的痕迹,又成了搜索队追踪土匪的重要线索。
6月中旬,剿匪部队将包围圈越缩越小,曾庆元匪部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这时,部队又采取了以政治攻势为主,结合军事清剿的办法,对曾匪展开猛烈的攻心战。
部队发动群众,还召开伪甲长会、匪属会和投诚人员会,通过向土匪喊话,宣讲剿匪政策,提出了“三不两要”和“两劝一报”的要求,即采取不通匪、窝匪、资匪,不给土匪饭吃、水喝,不给土匪筹粮集款;“要登记本保甲匪首、匪属,要登记本保甲匪枪、民枪”;“劝匪首带匪众自首;每天报告一次匪情”等措施,使得曾庆元匪众的压力越来越大。
6月底,曾庆元所辖第1中队长曾宪臣,第2中队长潘昌明,第4中队长潘昌远,特务中队长曾西毛崽,都先后携枪向部队投诚。
不久,中队长以下的土匪头目曾金元、曾和尚、夏云宣等相继下山向解放军投降。 头目们一投降,散匪们自然成了无头羊,凝聚力顿时瓦解。于是,一个一个也带枪械走出了密林,下山来进行了自首登记。
众叛亲离,几乎成人孤家寡人的曾庆元也深感中方一带无法藏匿下去,便带着几个贴身随从,偷偷逃到黔阳县茅乡,躲在羊坡林后的深山里,每天由亲戚偷着送点饭,苟延残喘。
在这种度日如年的状况下,加上剿匪部队的政治攻势,动员降匪分别去劝说曾庆元投诚,在武力威逼和政治攻势双重压力下,曾匪感已穷途未路,除了投降,别无选择。于是,在7月24日,曾庆元带着曾再兴等6名亲信匪兵,步枪5支,手枪2支,卡宾枪2支,向420团驻中方清剿部队投诚。
曾庆元投降之后,被送沅陵学习,镇反时被处决。“文革”后又平反。定为投诚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