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主页 >> 拜读天门 |
拜读天门
|
 |
发布时间: 2006/9/1 8:15:40 阅览: 2768次 来源:
张家界景点视频 |
 |
|
|
天门山,雄峙城南,云雾绵邈。站在澧水北岸防洪堤上,我久久凝目,翩翩遐想。这是我们石化了的祖先,阅尽人间沧桑,饱经世态炎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而今仍与时俱进,壮心不已,升腾着一派英气,焕发出一种精神,震撼我们的灵魂,鞭策我们奋进! 天门山顶天立地,正大光明。凡山,各具形态,或匐伏蜷曲。俯首帖耳;或锋芒毕露,直指蓝天;或凶横强梁,以势压人;或倒行逆施,肆无忌惮。唯此山平和、端庄、伟岸、坚毅,横空出世而不障日月,拔地屏立而不阻江河,落落大方,彬彬有礼。镇山之宝,是玄祖七星铜剑,精气直射牛斗;警世之声,是灵泉寺千钧古钟,清音远荡澧沅。它坐落永定,移不动,搬不开。有人说它是东海方壶,勾引徐福;有人说它是沅陵壶头,病困马援。而它,我行我素,不置可否;一身正气,不偏不斜。 天门山善于扬长,勇于首创。非凡的气质,刚正的形体,赋予它魅力无穷。古往今来,大自然神工,超常人壮举,使它几度创新立业,夺魁称雄,威震神州。三国吴永安六年,崩石成洞,玄朗如门,吴王孙休,肇赐嘉名,析武陵郡置天门山,开山麓设郡治之先河,历两晋南北朝三百余载。北周建德四年,以德高望重,赢得武帝宇文邕尊崇,敕封南望(即南岳),率文武百官,兴驾长安,不远千里,登上天门,祭祀天地,在巍巍山顶,印下我国皇帝足迹。旋步孙休后尘,置北衡州,晓示天下:为是山敢与南岳抗衡。元大德七年,受斯山吸引,蜀人王申、田希吕先后上山,大兴土木,设馆办学。成宗铁穆尔,嘉其义举,赐名天门书院。1999年冬,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在山下荷花机场举办,人类首次驾机成功穿越天门洞,举世愕然。2004年冬,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建空中花园,修7.2公里索道,驾通城市至山顶飞桥,称世界之最。此五大首创,光前裕后,属人耶?属山耶?首先应属于天门山! 天门山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天门山,更多岁月是甘守淡泊,宁静至远。此处,古磬震空腾紫气,老枝隐寺浴红霞,实为仙都,田僮、易嘉德遇仙下棋,传为佳话;祖师、张果老游斯山之迹,至今犹存。于是,它日与仙家为伍,粪土尘寰名利;夜以天籁自娱,尽享明月清风。渴饮山泉,看“猿抱子归”;饥餐秀色,赏“鸟衔花落”。傍丹灶,伴赤松,守炉鼓风,送走日月;偕鬼谷,面石壁,学《易》读篆,打发流年。既天本仙通,沿天门而入当是仙路;故人与物化,同自然融合即成仙流。 它博爱为怀,广施乐舌。凡来斯山,无论进香者、避时者、弃世者、出家者、迷恋山水者,无论永定、慈利、桑植等本籍或外籍人,无论古今,皆敞开胸怀,接纳之,安抚之、荫庇之,使得其所,遂其意,酬其志,得其乐。汉张良避吕后加害,从赤松游,相传在此羽化。晋永定人周级立大功未得封赏,愤而归隐此山,葬西麓。后晋慈利处士周朴,不满朝廷腐败,归隐此山,葬南麓。慈利进士张兑,元末弃官隐入此山,为诗作画,厚实了天门文化。明武昌王子朱如会,刺阉贼魏忠贤未果,逃至此山削发,获正果为白庵祖师。明末李自成干将野拂,放下刀剑,归隐此山为僧,得以涅磐。清初永定人胡世安,不乐仕宦,隐居山南,著书立说,青史留芳。二十世纪,著名歌唱家李娜登上此山,大彻大悟,对人生作出了重新选择。 天门山屡仆屡起,不屈不挠。荣枯得失,常见于人,亦见于山。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焕发灵气,显露仙质的天门山寺庙,频遭岁月摧残,屡受人为袭击,然而,百折不挠,奋斗不止,几度失而复得,枯而复荣。它始建于唐,日灵泉院,居天门洞顶,衰败后,宋僧斯觉,择址赤松山,募修嵩梁堂,复衰败,明移址山南,修天门山寺。嗣后,自清乾隆十八年(1753)至民国五年(1916),163年间,七次修葺。清代施主胡敦生镌石告诫:“山寺建于先朝,培修赖自后人。”自唐肃宗时建庙至人民共和国建立,历1187载,经后人精心培植,鼎立修葺,使庙貌巍峨,老林掩映,浓荫蔽日,百鸟啼喧,撞钟响彻天际,擂鼓震动山岳,信士络绎于道,香烟袅袅如云。清人汤立贤诗曰: 天门高耸接天关,古刹嶙峋不可攀。 谁识辰沅善男子,年年秋日陟名山。 孰料,解放初破除迷信,文革大破四旧,庙内佛像全毁,周边古树尽伐,余下祖师殿断墙半堵,满目荒凉。星回斗转,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沉睡多年的天门仙山,方才苏醒。有识之士,承前启后,投资数亿元,重振天门雄风,打造旷世品牌。不日,它将以灼灼神彩、巍巍英姿,展现于世界风景名胜之林,与城北张家界比翼双飞,叫世人瞠目结舌。 天门山,采天地正气,受日月精华,蕴光明磊落,勇于开拓,超凡脱俗,博爱为怀,百折不挠之精神于一体,历万劫而不衰。我们顶礼膜拜兮,亲爱的天门山!
(原载《张家界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