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主页 >> 湘潭旅游之在西方的一个山洞 |
湘潭旅游之在西方的一个山洞
|
 |
发布时间: 2006/11/26 10:49:29 阅览: 2617次 来源:
张家界景点视频 |
 |
|
|
毛泽东主席曾称这个地方为“西方的一个山洞”。 1966年6月18日,在长沙通往韶山的公路上,疾驶着三辆小卧车和一辆大卡车。中间那辆灰色的“吉姆”,严严实实地拉着窗帘。车队风驰电掣般地驶向韶山冲。 距韶山冲约四公里处的韶峰西麓的一个山坳里,有一群气势恢宏的建筑物,呈之字形排列,分别为一、二、三、四号楼。此时,在一号楼前的水泥地坪里站立着几个人,不时地向东头眺望。 吉姆驶过傍山公路,在一号楼前徐徐停下,车门拉开,一个高大的身影钻出车门。 哟,是毛主席! 这里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葱茏,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因为山谷中有无数条小溪,汇聚成一条溪水,溪中有一个较大的落差,日久便形成了一个洞,人们叫它滴水洞。 据说,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回韶山时,到山下的韶山水库游泳,曾说:“我老了,将来退休了,回来盖个茅房住。”于是,1960年,阒寂的滴水洞喧闹起来了,一栋栋别墅矗立于山间;两年后,这里又新增了防震室。 下了车,毛泽东环顾四周,望了望山上的风景,边走边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还和小伙伴们一起砍过柴,打过架。” 滴水洞进冲里许,有一座小石山,俗称大石鼓,山上有巨石如人,被毛泽东称为“石头干娘”。据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为人善良、仁慈,笃诚信佛。毛主席小时候也很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文七妹生育七子,“七子余三”,毛泽东排行第三,前面两个兄长都夭折了,后面还夭折了两个弟弟。毛泽东小时候随母亲到棠佳阁外婆家去,常常要经过这里,文七妹便叫儿子拜石头作干娘,故称石头干娘。 滴水洞右边的山叫虎歇坪,山上有一平地,坪上建有一亭,曰虎歇亭,传说昔时为考虑休息之所。附近埋有毛泽东家的祖坟。他的曾祖父毛祖人(瑞四)、祖父毛恩普(寅宾)、伯祖父毛恩农(嘉宾)均葬于此。1927年“马日事变”后,湖南军阀何键派人来挖毛泽东家的祖坟,要断毛家的“龙脉”,在冲里抓了几个老百姓拷问。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反动派哄到龙头山,挖了一座地主家的祖坟,毛泽东家的祖坟才得以保存下来。 在滴水洞的头一天,毛泽东走到“虎歇坪”山前,要上山,工作人员见荆棘挡道,忙劝他打回转。毛泽东说:“路不是人走出来的吗?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所谓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说着便往上走。工作人员急了,心劝说道:“主席,山很陡,很危险,您年纪大了,最好不要去了!”毛泽东抬头望望山上,果然又陡又险,迟疑了一会,才回转身,往寓所走去。 滴水洞一号楼前当时栽了不少桃树,桔满了硕大的桃子。有人摘了一些送给毛泽东品尝,毛泽东先不知桃子的来历,不肯收下。工作人员说:“这是水蜜桃,是门前结的。”毛泽东问:“出去散步,是不是可以看见那些桃树?”工作人员说:“可以看见。”毛泽东看了看窗外,果然有一排桃树,才欣然吃了桃子,并说:“走时带上几颗桃子。” 毛泽东生活非常朴素。据韶山管理局党委办公室主任李明锦回忆,有一次,她看见毛泽东的衬衣挂着,后肩打了三寸宽的补丁,便问毛泽东的秘书:“主席衬衣这么厚,打了补丁,如何穿?你们怎么不给他老人家换一换?”秘书说:“主席不肯,换了他老人家不会穿。”“为什么?”李明锦不解地问。秘书说:“我们早给主席建议过,主席不同意。主席说过:‘我一路上又不接见外宾,穿这件衣服不是很好吗?现在国家还很困难,棉布紧张。’因此,我们一直没有给主席换新衣。” 韶山管理局为毛泽东准备了一根精致的拐杖,毛泽东坚持不用,出去散步时总是拄着一根竹棍,据说这是他从井冈山带来的。 一天下午,毛泽东在滴水洞坪中休息,一辆后勤车满载生活物资,从外面开进来。站岗的同志担心会影响主席休息,连忙示意司机不要开过来。毛泽东一见这情景,便对站岗的同志说:“让车子开进来,我不能阻碍你们的交通。” 毛泽东习惯于晚上办公。在滴水洞的日子里,他每天清晨四五点才入睡,到上午九点左右起床,最多睡四五个钟头。他的床铺很宽,被分成两半,一半睡觉,一半堆满了书籍和文件。每天有专机从北京送文件到长沙,又用专车把文件送来滴水洞。毛泽东看书的批阅文件时,总是拿着放大镜,眼睛疲劳了就请秘书代读,自己认真听。 一次,中共湖南省委代书记王延春向毛泽东汇报了韶山灌区的情况,说:“韶山灌区分总干渠及南、北、左、右干渠,主干渠全长240公里,灌溉面积达89万亩,灌区流域基本上能做到旱涝保收。”说完请主席为灌区题词。毛泽东想了想,说:“还是看以后的效益吧。要高产才算,灵了再写。”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原名韶山陈列馆,建于1964年。当时参观的群众日益增加,络绎不绝。随行人员很想去陈列馆参观一下,问主席去不去。毛泽东说:“你们去吧,我不去!我晓得我在那里站岗。” 毛泽东自幼喜欢游泳。在滴水洞期间,他不顾73岁高龄,再次畅游韶山水库。这天,他在王延春等人的陪同下,乘车来到韶山水库。毛泽东更换了衣服,口含香烟,下到水中,先掬了一捧水,在胸脯上拍了几下,然后游了起来。毛泽东游了丈余,吐掉烟蒂,一头扎进水里,潜到水库尾,才浮出头来。陪同毛泽东游泳的水手见水不深了,便说:“首长,可以落底了。”毛泽东回过头来,游了约一丈远,平稳地“站”在深水中,说:“我落底了,你没落底呀!”水手们说:“水深了,我们落不了底!”人们知道他游泳技术高明,在水里他可以“睡觉”、“坐凳子”、“立正”、“稍息”。此刻,只有细心的人,才知道毛泽东是在“立正”——踩水。 人约游了一个小时后,一个服务员走来,递给毛泽东一块香皂,毛泽东主席先把香皂擦遍满身,然后扎进水里洗去皂沫,浮上来又向服务员要肥皂。服务员想劝他不要洗了,便说:“主席,这水碱性很强。”毛泽东说:“多洗一点肥料,给老百姓下田嘛!” 6月28日,毛泽东离开滴水洞。临行前,省委代书记王延春前去请示:“主席,您回来了,是不是可以让电台、报纸发个消息,报道一下?”毛泽东摇摇头说:“我这次回来,没有接见他们(指乡亲们),他们也不晓得我回来了,那还发什么消息!” 毛主席要走了,人们依依不舍。11天来,大家日夜陪伴着毛主席,惟一的希望就是跟主席合影。接待处的负责同志把大家的这个愿望向中央办公厅有关领导反映,请他向主席转达,毛泽东欣然同意。摄影机“咔嚓”一声,留下了毛泽东和工作人员的珍贵合影。 照相后,毛泽东坐在坪前的石凳上休息,随行人员催他上车,毛泽东用浓重的韶山乡音说道:“你们走罗,我还要坐下哒!”然后起身踱着步,脸上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 上午八点,一辆灰色吉姆轿车驶出韶山滴水洞。 这一走,毛泽东再没有回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