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大桥飞架天堑 湘川公路不再难行
信息来源:张家界旅游指南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1-11-15 9:22:07
在湖南吉首到花垣县的途中要经过一处叫矮寨的地方,这是一处不大的山间盆地。当车刚从一侧陡峭的山路上转下盆地,忽然能抬头看见一座巨大的悬索吊桥在高高的悬崖上飞架而过。以我当过多年铁道兵的经验,一眼就感觉到此桥非同一般。就跨度,高度,桥型而言,国内过去尚未见过。它正在施工,叫什么名?过去没听过介绍,只能拍几张相片离去。
这段山路特别盘旋难行,在一百多米长的山体宽度上要转十八个急转弯,爬过三十六段狭窄的公路边上升到四百多米高的山顶,其当年施工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象。汽车快到山顶时,忽然又见到路边有一座残旧的纪念碑和被风霜雪雨飘去颜色的木牌,觉得好奇,立即下车细看。原来是一段介绍湘川公路建设历史的文字。上面还依稀可见一些字迹,大意是;日寇侵略中国期间,为了打通向西南大后方的交通动脉,当时的国民政府组织了成千上万的军民来抢建湘川公路。湘川公路全长1256公里,1936年开始动工,1937年全线竣工,其中位于位于湖南吉首境内的矮寨盘山公路其险峻程度最令人震撼。修筑这段仅六公里的公路,当年2000多人次民工餐风露宿整整奋战了七个月。其中死亡就达200多人,大小伤残的不记其内。
因为原纪念碑已毁,湖南省政府于1983年又重修了一座纪念碑。我们沿着荒草丛生的山路上行了一百多米,终于在能俯视整个峡谷的山头上看到了这座纪念碑,一位筑路工人手拿钢凿指向高耸入云的山崖,在蓝天远山的背景下他显得多么高大,坚强!这正是筑路工的形象与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1936年建成的川湘公路矮寨段,不愧为"公路奇观",盘山公路全长近7公里,原地相对落差600多米,共有180度的转拐18个。坡度大小在70――90度的斜面之上。这样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转折形成3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汽车在山顶能看到下面的矮寨镇,房子似火柴盒般大,矮寨因此而得名。站在镇上,抬头可见后面的高山上有汽车在盘旋,整条公路是在绝壁上辗转开凿出来的,是各族同胞的血和泪筑成的!
湘川公路是曾担负过伟大的历史使命的。湘川公路虽然是修通了,但是弯弯曲曲的,坡度很大,汽车在矮寨坡段艰难爬行,特别是冬季,由于冰冻路滑,车毁人亡的事故经常发生。因此当地的交警很辛苦,每天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上疏导交通,由于公路路面太窄,他们的交警执勤台不能布置在路面上,只好就着公路悬崖旁的一棵树搭起一个简易的台子,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周围没任何护栏,上面也没遮雨棚,这可算是国内最牛的交警执勤台吧。
矮寨悬索桥将是世界上高度和长度都数得上前几位的铁索拉链大桥,他从位于山谷底的夯寨镇上空400多米处的垂直高空横跨而过,建成后将再次成为一处公路奇观。该桥跨径1176米,跨高达330米,桥面净宽23.6米,桥梁两端分别与隧道连接,真可谓是“天堑变通途”。据桥梁专家介绍矮寨大桥的建设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一是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悬索桥创世界第一;二是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创世界第一;三是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创世界第一;四是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创世界第一。国内十几位顶级桥梁专家对“轨索滑移法”施工法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项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在国际桥梁界极具分量的原创型科技成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联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