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家界市演义项目开发与经营状况调查 |
|
发布日期:2009/6/1 7:57:09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 |
|
|
调查显示,目前张家界市有演艺场所10家,直接投资总额为3010万元,共有演职人员426人,拥有座位4295个。2007年,全市演艺行业门票收入为2554万元,只相当于九寨沟2006年演艺门票收入1.5亿元的1/7。总体来看,近年来,张家界市演艺业虽然依托旅游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规模仍然很小,面临问题仍然很多。
问题一:项目开发经营者利润微薄。10家演艺场所平均门票价为118元,而门票平均底价却只有42元。也就是说,一个游客看一场戏,演艺场所只得42元,导游要拿到76元。以武陵源的“印象张家界”为例,一张演艺门票底价为35元,而导游卖给游客却高达260元,导游纯赚225元。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其一,演艺场所离不开导游推介客源,只好以高额回扣吸引导游招徕客人。其二,导游没有固定工资,只有靠增加旅游行程、导购和导看文艺节目拿回扣来获取报酬。
问题二:节目水准有待全面提升。为了迎合导游的胃口,演艺行业不惜代价,推出一些古怪离奇的节目,如吃火、吃活蛇、吃活鸡、吞烟头、吞铁蛋等,节目表演形式粗俗,品位偏低,有的甚至流于庸俗。而本地民族文化精品则难以展示,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桑植民歌以及土家族的摆手舞等一批优秀文化节目展示很少。
问题三:演艺行业的发展和企业扩张带有盲目性,亟待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尽管旅游区演艺行业由于结构性过剩呈现出供大于求,但仍有武陵源区的宝峰湖、黄龙洞、魅力湘西、旅游产业公司和永定城区的大唐公司、天门山索道公司等6家企业即将和正在大规模投资演艺项目,其投资动辄上千万元,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急需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
据了解,“旅游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已成为旅游地区演艺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资料表明,2006年九寨沟各类演艺场所接待游客80余万人,占游客总量的35%,门票收入1.5亿元,实现税利800多万元。九寨沟人说,演艺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市场调查,张家界市看演出的游客不到游客总量的10%,发展空间应该更大。为了把演艺行业做大做强,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宏观调控,正面引导,用政策规范演艺市场,激励演艺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市政府应尽早出台《旅游景区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级别评定细则》和《营业性演艺场所门票价格管理办法》,以发展壮大演艺文化产业。
坚持质量第一,严把演艺市场准入关。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由文化、旅游、环保、卫生、公安、物价、工商等有关部门商定符合张家界市旅游景区演出市场的进入标准,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从严从紧控制演艺场所及团体数量。
以年度审验和级别评定为抓手,扶优汰劣。对各类演艺场所和文艺团体软硬件条件、经营业绩、演出品质、节目内容、门票价格、税费缴纳、政府公益活动参与情况进行严格审验和评级,按照要求保护一类,提高二类,淘汰三类。
制定与推行合理的导游服务佣金制度,加强演艺场所的门票价格管理,合理定价,明码标价并要经常检查督查,促使演艺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
|
|
编辑:盛克俭 【关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