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主页->旅游快讯-> 桑植县老科协扶持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二三事
 
旅游快讯

桑植县老科协扶持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二三事

发布日期:2009/5/4 10:31:53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罗建华

         暖春四月,草长莺飞。在年逾七旬的县级退休干部、县老科协主席庹仕墨带领下,笔者走访了桑植县老科协科技帮扶示范点。看到帮扶对象,一幅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一张张充满感激的亲切笑脸,庹主席和他的同事们心中就像喝了蜜糖。老科协成了科技创业的好平台,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芙蓉桥乡大庄坪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山势陡峭,道路蜿蜒,小车蜗牛般缓慢爬行。好在该村通过建设扶贫,已修通了入村水泥路,不到半小时,小车就爬上了王家台山坳。这里是县老科协扶持的返乡创业的科技示范户,名叫曾南霞,女,今年36岁。身材结实,做事利索。她充满自信地说,返回家乡创业,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感谢老科协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个好机遇。
她16岁高中毕业,就到广州增城玩具厂打工,没想到一干就是20年,从员工逐步提升为管理500多员工的生产副厂长,工资也由每月400元涨到每月7000多元,加上2万多元的奖金,年薪近10万元。厂里虽然待遇丰厚,但她时刻都想把所学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来,为建设家乡作一番事业。2009年春节回家,她了解到县老科协从外地引进大批良种生态鸡,扶持回乡农民发家致富。她喜出望外,毅然辞去了厂家的高薪聘请,于今年3月,投资8万多元,在自家的后山上建起了全县第一家生态鸡养殖厂。她爱人在县城开电脑城,家里缺少劳动力,她就在山上搭棚,一个人吃住在山上,喂了两只牧犬做伴儿。在县老科协的精心指导下,该户第一批5300多只生态鸡生长状况良好,再过三个多月就可出售,纯收入可达4万多元。

         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刘俊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就读的刘杰两兄弟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王鹏,在县老科协的扶持下,合伙投资10多万元,于2009年初回到家乡马合口白族乡王家田村张家湾组发展养殖业,并自掏2万多元修通了入户公路。三名大学生把养殖业作为该村支柱产业来抓,计划三年内发展生态鸡20万只,养殖业收入达到200万元。力争全村80%的农民加入养殖协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受金融危机影响,刘家坪白族乡双溪桥村泉家峪组刘经勇,数十多万元经营资金无法回笼,苦心经营多年的张家界五金建材市场2个门面被迫关闭,自己与爱人回到老家无事可做。老科协了解情况后,及时推荐他免费参加全县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手把手地辅导他发展家禽养殖业。今年3月,该户共投资4万多元,发展生态鸡5000只,计划全年发展3批15000只,可实现纯收15万元。

         老科协本着“抓就业,促和谐,抓科技,促发展”的执政理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措施,助推桑植经济跨越式发展。以四方溪乡为基地,研究五倍子种植技术获得成功;以五道水、芭茅溪为基地,研究采用芦芭茅为原料生产食用菌获得成功;以刘家坪、苦竹坪为基地,引进美国高产多淀粉红薯4万多亩,年产量10万吨,收入4000多万元。2008年下半年,县老科协主席又从怀化引进环保生态鸡养殖项目,在澧源镇、瑞塔铺、刘家坪、细纱坪、芙蓉桥、马合口等乡镇扶持16个科技示范户,发展良种生态鸡8万多只。近年来,老科协为全县引进农业实用技术20多项,科技培训60多次,培训农民1600人次,科技咨询400余次,为下岗人员、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270余人,成功发明科研技术4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0%以上,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县老科协连续三年来被省市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编辑:盛克俭 【关闭】   

 ·上一篇:着力强化“五个服务” 打造人事人才品牌
 ·下一篇:安徽合肥到张家界旅游线路,安徽合肥至张家界旅游报价,从安徽合肥去张家界交通

网友评论

 
用户:
查看所有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验证码:
 
 

内容搜索

标 题:
 

信息推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