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主页->旅游快讯-> 一位“的哥”的口碑
 
旅游快讯

一位“的哥”的口碑

发布日期:2009/5/27 9:50:45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

  小到一把伞、一部破旧的手机,大到2万元的现金……在桑植县环宇出租车有限公司的士司机向文江眼里,是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不交还给失主,他寝食难安。桑植75辆的士出租车,向文江与人合租的“4303”的士出租车是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失主说:向文江是桑植的活雷锋;网友说:向文江身上有大众精神;客管办主任谷秋生说:向文江生活检朴,一贯品质好,他代表桑植的士司机的形象;也有人说:如今这社会,见财见钱不动心,真是“傻冒”。

  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的教育主要从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学校,二是社会。而向文江的教育主要是从父母亲那里获得的。
  1977年11月14日,向文江生于桑植县上洞街乡麻洛村一土家农民家庭。全家八口成员,有父母和六个孩子组成。向文江前面有4个姐姐,后面有一个妹妹,他是家中惟一的儿子。5亩水田,3亩旱地,无论父母亲怎么辛劳,也无法让一家八口人过上好日子。向文江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会织竹筛子,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便没日没夜地编织竹筛子卖钱补贴家用。向文江父亲有肝炎病,也舍不得花钱治疗,便一年年拖着,年长日久,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向文江9岁那年,年仅40岁的父亲因肝炎晚期,便含泪辞世,留下了妻子和六个未成年的儿女。一贫如洗的家庭,没有能力办丧事,向文江母亲便到信用社贷款200元办丧事,并承诺第二年收了油菜还贷。为了还200元的贷款,向文江全家总动员,母亲便精心伺弄4亩油菜地,向文江的两个姐姐也编织起竹筛子, 9岁的向文江开始学会耕田种地,因为在他心中,他是家中的惟一男人。“做人要清清白白”、“穷得硬肘,饿得新鲜”成为母亲和五个姐妹的精神支柱。可有一次,四姐忍不住糖的诱惑,偷偷拿了家里的一元钱买糖吃,母亲知道后,当着向文江几姊妹的面,把向文江的四姐狠狠打了一顿,母亲边打边说:“没经大人允许拿钱,就是偷,你再不听话,我就不活了,留下你们六姊妹做孤儿。”母亲的话深深地烙在向文江的心里。母亲哭了,向文江和姐姐、妹妹哭了。这就是母亲的教育,让向文江受益一生的教育。生活虽然清苦,吃不好,穿不暖,可一家人活得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家里虽然穷,可没有人背后指着他们的脊梁骨议论。

  父亲去世后,9岁的向文江开始上学。他知道像他那样的家庭,读书是一种奢望。小学六年,他拼命地读书,成绩一直很优秀。小学毕业,他已满15岁,考入中学的他在上洞街中学仅读了初一半个学期,不得不告别了心爱的学校。

  社会心得

  15岁,本来是个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可向文江开始替家庭分忧了。辍学后,向文江知道这社会要生存,就要有一门技术,于是他拜当地一名岩匠为师,当起了学徒。岩匠是个体力活、苦力活,向文江抬岩、凿岩,最苦最累的活,他冲在最前面,向文江用自己的实干赢得了好评,师傅喜欢,师兄师弟喜欢,别人学了几年,也没学会岩匠手艺,可向文江仅一年就学会了。“吃苦是有回报的”这是向文江刚走上社会的心得。

  1996年,向文江辞别了岩匠师傅,到广州一玩具厂打工,学做布娃娃,一月400元工资,向文江干了两个月,便辞工到浙江某仪表厂打工,月工资900元,每月发工资,向文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挣的钱全部寄回家。在外打了4个月的工,向文江放心不下在老家干农活的母亲,他回家住了2个月,帮母亲干了2个月的农活,看到田地里的农活轻松了,向文江又返回广州市泰和镇大沅村塑料厂打工,每月工资500元。向文江无论到哪里工作,都像在农村做农活一样,把每件事做好做到位。老板看向文江诚实,每月加50元,干到第二年,已升到1000元。向文江很感动,他有了第二个社会心得:诚实也值钱。向文江舍不得用一分钱,他把挣的钱都寄回家。邻居们看到向文江母亲每月都到邮电所取钱,羡慕地说:“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向文江母亲说:“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平凡人的幸福观

  1999年9月,向文江回到了家,他知道母亲年纪一天天大了,农活也干不起了,他要回家创业,让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安度晚年。他深深感谢母亲对他的教育。“人要穷得硬肘,饿得新鲜”,“人家的一针一线不要”。这是母亲对向文江和五个女儿常说的话。为了给儿女们树立榜样,母亲借了别人的米,许什么时候还,她就什么时候还。向文江的父亲去世办丧事,向文江母亲许诺油菜出来还,油菜收割了,向文江的母亲把收获的600斤油菜籽全部卖掉,还靠两个姐姐日夜织竹筛两个月,凑齐200元。那一年,向文江一家炒菜的油星少了,可全家人活得自在。一年又一年,母亲用她无声的教育给向文江树立了榜样:那就是做人,要清清白白,问心无愧。人只有做到清清白白,问心无愧,才会赢得社会的敬重,在人间有资格书写一个大大的“人”。

  为了谋生,向文江用打工5年的收入到永顺县城开了个服装店,他本着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靠一次次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召来了回头客。一位顾客到他店子看衣服,没有买衣服,却把装有2000元的钱包丢了,后来,顾客找到了向文江,向文江如数归还。一把伞、一部手机、一袋纸巾,向文江都一一还给失主。向文江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口碑。门面租金1.2万,向文江生存下来,年收入由1万元增加到2万元,在永顺开服装店,向文江靠自己的诚实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在创业的过程中,向文江成了家,有了儿子和女儿,他和妻子彭秀兰把母亲接到了永顺租住的家,让母亲带带孙子,煮煮饭,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2007年,桑植环宇出租车有限公司成立,有50辆出租车向社会招租,向文江和亲戚合租了一辆车。8月4日正式上路。向文江和合租人每月要交5000元,一月辛苦下来,工资收入1000多元,向文江感到很满足。他是一个农民,能够成为环宇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向文江开出租车仅一个月,有一位乘客在农行取了钱上车,手里拿了2万元现金,上车后,他把钱放在座位上,下车时,他接一个电话,忘了拿钱,向文江发现后,马上把钱收好。失主找到后,向文江如数交给他。失主很感动,要给他2000元答谢,向文江谢绝了。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向文江开着出租车日复一日行驶在桑植县城的大街小巷,老人上下车,向文江小心扶着。小学生上车,有钱就拿,没有钱,他也不问。一把伞、一部手机,数百上千元的钱包,数百次的归还,向文江心中有一杆做人的秤。“人家的一针一线不要”母亲的话时时响起在耳畔。想到母亲晚年过上了好日子,为儿女受的苦有了回报,向文江有使不完的劲。每天,向文江都感到活着是幸福的,为别人做一点好事是幸福的,良心安宁是幸福的。

  2009年5月7日下午4点钟,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平从县财政局办事出来,要赶到县林业局汇报工作,上了向文江的车,到林业局门口,因赶时间,匆忙中,他把手包掉到了车上。当时,向文江没在意。另一个乘客上了车,听到手包有手机响,想拿手包。向文江灵机一动,说那手包是我的。刘平下了车,发现手包丢了,十分焦急,马上找到了好朋友张伟想办法,刘平的爱人闻讯也赶了来。这时,刘平爱人接到了向文江打来的电话,问丢手机手包的是她的什么人,刘平爱人说是她丈夫,并焦急地问他在哪里,他们在电信局等。向文江说我在尚家坪送客,马上过来送包。不一会儿,向文江把手包送了过来。刘平说出手包里面有800元钱,一部价值4000元的手机,向文江一一对上了号,放心地交还刘平。当刘平拿出200元表达感谢,向文江拒绝了。刘平感动不已,激动地说:“你真是一个活雷锋。”


编辑:盛克俭 【关闭】   

 ·上一篇:从浙江北仑区到张家界自驾车旅游路线,北仑区自驾车到张家界线路图
 ·下一篇:俞正声为何说户改要重视“蓝领”?

网友评论

 
用户:
查看所有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验证码:
 
 

内容搜索

标 题:
 

信息推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