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现代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添彩 |
|
发布日期:2009/5/23 20:19:11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王艳敏 杨龙梅 |
|
|
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传统音乐教学中,形式单一、缺少多变性,极大束缚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审美需求。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此同时,展现其无比的神奇魅力。 一、合理使用现代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多媒体课件将文章、图像等直观的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例如《山谷回音真好听》中的教学第一个环节,初识回音:梅家山是县城内的森林公园,根据梅家山的风景特点,制成动静结合的课件,当孩子发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熟悉的家乡山水时,都会油然而生亲近之情。爬上山顶吆喝一声:“喂——你在哪——”山谷也会给你同样的声音:“喂——你在哪——”在让学生理解回音时,再出示课件把学生带进九天洞的音响画面,告诉学生,当我们走进美丽的九天洞时,随手拾起一块石头敲击石壁,“咚、咚、咚……”同样山洞里也会响起同样的“咚、咚、咚……”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回音游戏,学生在看、听、动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回音。 二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新的歌曲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山谷回音真好听》中的听辨强弱音的教学,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初步听辨音的强弱,在多种物体上奏出强弱音,并结合自己体验,感受不同声音的强弱。在该环节教学时,首先运用敲出土家溜子、锣、打击乐、梆子作声音的强弱比较。然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使声音显得更加直观、形象。如:用土家挤钹,模仿鸟从树丛中飞走的声音,运用多媒体出示课件,放出土家老艺人打挤钹的录像片段,两位老艺人用手中灵活的挤钹把鸟儿的动态形象,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表现得惟妙惟肖,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迷。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如唱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其丰富的美育元素,对深化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各个领域,融入我们的音乐教学,现在的音乐课堂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本书,一张嘴,一台琴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包罗万象的音乐境界。那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教学课堂,就成为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让我们结合当地实际,让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熠熠生辉。 (作者分别为桑植县澧源镇一小、桥自湾学校教师) |
|
|
编辑:盛克俭 【关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