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特的张家界泼水龙灯

多姿多彩的张家界多民族文化活动

欢乐和谐的张家界民族文化活动

欢乐祥和的张家界市城区民族文化活动

张家界草龙表演

张家界花灯
从农历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六,张家界将在市城区举办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最为盛大的春节群众民族文化活动。
张家界市永定区宣传部长欧湘云介绍,最原生态的民歌民舞,最亮丽的灯谜灯展,以及20万各族群众和游人共同参与的元宵激情狂欢活动,将成为与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一样吸引广大游客的亮丽美景,将成为我国春节黄金周中最富有魅力和特色的亮点,为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奉上一道盛大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大餐。
张家界多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的33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7%。全市有8个土家族乡、7个白族乡。高山丛林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多民族文化得以保存,许多在其他地方已经失传的文艺形式在此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使这里成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宝库。例如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以及传统傩面的制作。这里民俗古朴,民族文化浓郁,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0多项,其中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家织锦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张家界高花灯、张家界泼水龙灯、慈利板板龙灯等多种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有地特色的桑植的民歌,曾经被多次唱到国外,脍炙人口的《马桑树儿搭灯台》,被宋祖英唱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流传于张家界天门山一带的鬼谷神功(大庸硬气功)曾随国家领导人赴欧洲七国演出。神秘的茅古斯舞,被选入2008北京奥运会向世界表演的节目。张家界的民间还流传、保存着被称为三大古谜的神秘文化:“赶尸、苗女放蛊、辰州符”,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
张家界永定区地处湘西北门户,是湘鄂川黔的必经要道之一,历史上也是湘西北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有着悠久的春节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张家界永定区的春节民族文化活动和元宵灯会,风俗起自汉朝,经唐、宋历朝,发展成为当地多民族的狂欢节。据《永定县志》记载:清朝同治8年(1876)。“发时初三日后,城乡盛鼓吹,扮鱼龙,狮子,花灯诸戏。而初九日上九,十三日上元,十五日元宵尤盛。”